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
关于公布2018-2019年苏州市社区教育
实验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
各相关单位:
根据《关于组织申报2018-2019年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立项的通知》(苏终教学〔2018〕13号),在各单位申报、推荐的基础上,学会组织专家对申报的70个实验项目进行了评审,最终确定《锦丰镇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》64等个项目为2018-2019年度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,现予公布(见附件1)。
各实验项目所在单位要积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,切实加强对实验项目工作的领导,严格按照项目方案确定的目标、内容和工作进度,认真组织实施,确保实验项目取得明显成效。实验项目的实施进展应及时报送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。学会将在实验项目实施期间,组织专家给予指导和审查。实验项目研究周期为2年,项目结束前开展评估工作(一般在第二年的11月份进行),评估合格者方可申请结项。届时,评估专家根据项目开展情况、成效等评出精品项目、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。
未列入2018-2019年度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申报项目,各地及申报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,作为所在市、区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,或本单位社区教育工作重点,继续组织实施。
附件1:2018-2019年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立项名单
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
2018年05月11日
抄送:市教育局民社处,各市、区教育局(文化和教育委员会)
附件1: 2018-2019年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立项名单 | |||
序号 |
项目名称 |
申报单位 |
主持人 |
1 |
锦丰镇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|
张家港市锦丰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刘海平 |
2 |
基于代际学习的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项目 |
张家港市金港镇社区教育中心 |
何忠益 |
3 |
社区教育项目化品牌提升工作室建设的实践 |
张家港市金港镇社区教育中心 |
何忠益 |
4 |
“阳光少年”校外体验式学习的探索与实验 |
张家港大新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唐玉清 |
5 |
社区教育区本教材开发的实验——项目化过程中课程开发的机制建设 |
张家港市社区培训学院 |
陈红娟 |
6 |
沙家浜红绿学堂游学项目的实验 |
常熟市沙家浜镇社区教育中心 |
金雪明 |
7 |
碧溪巧媳妇团队的自主管理与发展 |
常熟市碧溪新区社区教育中心 |
徐新军 |
8 |
游农、学农、爱农、兴农——董浜开展“农业游”游学项目建设的实验探索 |
常熟市董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王 芳 |
9 |
创新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实验 |
太仓市沙溪镇社区教育中心 |
沈刚 |
10 |
太仓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验 |
太仓开放大学 |
朱文彬 |
11 |
山水长歌——昆北民歌与桂林山歌传承、交流、合作的实验 |
昆山市社区培训学院、昆山市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张国翔 |
12 |
“学习共同体”助推昆山高新区社区教育建设 |
昆山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 |
钱正英 |
13 |
汲取民俗文化精华,助力水乡旅游转型 |
昆山市周庄镇社区教育中心、昆山市锦溪镇社区教育中心 |
顾伟 、王弟 |
14 |
奋进新时代,区域推进老年特色教育 |
昆山市张浦镇社区教育中心、淀山湖镇社区教育中心 |
李玉兴、吴新兴 |
15 |
利用顾炎武文化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 |
昆山市千灯镇社区教育中心 |
施永珍 |
16 |
“学悦双城”-昆山花桥·上海安亭跨区域联合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验 |
昆山市花桥镇社区教育中心 |
袁宝双 |
17 |
品味国学经典,传承中华文化——在社区中开展国学教育的实验 |
昆山市陆家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张卫国 |
18 |
探索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联动服务模式的实验 |
昆山周市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展月萍 |
19 |
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养护实验 |
吴江区社区培训学院 |
裘生马 |
20 |
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培育新型农民的实验 |
吴江区桃源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罗明荣 |
21 |
金家坝养殖技术交流学习共同体“孵化”项目的实验 |
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人教育中心校 |
李卫东 |
22 |
通过学共体建设弘扬平望灯谜的探索 |
吴江区平望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龚树德 |
23 |
社区教育视角下江村文化传承的实验 |
吴江区七都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孙觉良 |
24 |
职业技能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实验 |
吴江区松陵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易平 |
25 |
社区学习团队带头人的培育与提升 |
吴江区同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沈学根 |
26 |
创新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实验 |
吴江区盛泽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顾月根 |
27 |
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特色社区教育 |
吴中区木渎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赵 伟 |
28 |
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实验 |
吴中区光福镇社区教育中心 |
屠佳群 |
29 |
社区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|
吴中区横泾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|
沈耀华 |
30 |
模具特色班“职业适应”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|
吴中区甪直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宋建祖 |
31 |
组建社区学习团队 优化社区教育体系 提升市民幸福感 |
吴中区长桥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|
乐菊泉 |
32 |
规范业余社团管理 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 |
吴中区东山镇社区教育中心 |
翁永明 |
33 |
建设村级周末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|
吴中区胥口镇社区教育中心 |
朱雪萍 |
34 |
企业管理中渗透吴文化元素实验方案 |
吴中区郭巷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|
张勇坚 |
35 |
党建引领 社教践行——元和街道“330教育便民惠民项目”活动的实践 |
相城区元和街道文体教育服务中心 |
傅雪娟 |
36 |
区域创新社区游学教育的实验 |
相城区太平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|
周飞跃 |
37 |
文创园 “市民素质教育新模式” 的实验 |
相城区太平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|
翁金芳 |
38 |
金阊街道“金彩香”学习苑 |
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二村社区 |
钱亚敏 |
39 |
朱家庄社区少儿乐智科普基地 |
姑苏区朱家庄社区 |
邱香 |
40 |
创新社区教育品牌的实验,服务老年人学习需求 |
姑苏区沧浪街道西大街社区 |
叶红英 |
41 |
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率研究 |
姑苏区沧浪街道金狮社区 |
樊月燕 |
42 |
尚文竹辉“微课堂” |
姑苏区沧浪街道竹辉社区 |
杨建卫 |
43 |
流动儿童能力提升计划 |
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一社区 |
罗瑾华 |
44 |
市民“学习苑”管理模式的实验 |
姑苏区指尖秀非遗文化园 |
熊国好 |
45 |
吴门美好生活夜校 |
姑苏区沧浪新城(吴门桥街道) |
刘海林 |
46 |
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实验 |
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二社区 |
严洁琦 |
47 |
快乐成长营 |
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城社区 |
成丽君 |
48 |
吴侬软语大讲堂项目 |
姑苏区虎丘街道曹杨社区 |
姚勤 |
49 |
传承与弘扬“孝道文化"在社区教育中的探索 |
姑苏区虎丘街道虎阜社区 |
乔怡 |
50 |
“百教风采”--开展城市社区市民学校教育活动 |
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 |
周嫣红 |
51 |
心悦教室---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成长项目 |
姑苏区双塔街道城湾社区 |
吴涛 |
52 |
乐活e族——银龄智能微课堂项目 |
姑苏区双塔街道里河社区 |
金丽娜 |
53 |
公共应急安全教育 |
姑苏区映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(双塔街道) |
黄修喜 |
54 |
苏州话推广、普及项目——东吴大讲堂 |
姑苏区平江街道 |
朱根荣 |
55 |
人文平江书香之旅 |
姑苏区平江街道 |
刘勇 |
56 |
爱E路-湖西的“第二课堂”系列项目“ |
工业园区湖西社区工作委员会 |
邵月岚 |
57 |
引导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的实验项目 |
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工委 |
李莉 |
58 |
青少年政法金科前沿素质培养计划(PLFTAP) |
工业园区湖东社区工作委员会 |
陆益新 |
59 |
“森林学校”社区自然教育新模式的实验 |
工业园区湖东社区工作委员会 |
陆益新 |
60 |
公租房社区白领学习共同体实验 |
工业园区月亮湾社工委 |
沈琰 |
61 |
创新科普教育 打造特色品牌 |
苏州科技城青山绿庭社区居民委员会 |
汤志炜 |
62 |
老年大学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|
苏州科技城社会事务局 |
朱兴根 |
63 |
龙华社区青少年教育品牌建设的实验 |
高新区浒墅关镇龙华社区 |
朱东敏 |
64 |
开展失地人员、大学生、企业职工“三类”人员教育培训,提高枫桥街道经济社会竞争力的实验 |
高新区枫桥街道教育办 |
杨雪华 |